01中庸有两次含义,一个是汉语词语和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
02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译文: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大概是最好的。
03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04《中庸》是《大学》的姊妹篇,都是来自《礼记》,也都被朱熹选入了《四书》。《中庸》之所以排在《大学》之后,屈居《四书》的次席,就在于《中庸》偏重于宏观讲道,而《大学》则着重微观学道,具体列出了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中庸”的“庸”是道的意思,“中”是合乎、中不中、权衡的意思,因此,“中庸”的意思就是通过判断和权衡去合乎道。准确地说,“中庸”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中”,就是判断权衡,以合乎道;一层是“庸”是道本身。《中庸》就是对“中”和“道”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