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伟大的人物,对物质生活越是淡泊,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越强。袁隆平、周恩来和毛泽东是时代伟人,虽身居高位或成就巨大,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的玲离尽致,似乎他们的一辈子从来没有享受过“象箸玉杯”“穷奢极欲”“声色犬马”的日子,甚至连好车、好菜、好酒、豪宅都没有享受过。
一.毛泽东“缝缝补补”
1936年7月美国埃德加•斯诺(西方第一位进入红色区域采访的新闻记者)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对毛泽东的“财物”做了这样的描述 “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和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虽然除了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毛泽东穿了十几年的皮鞋
在1949年接见民主人士时,毛泽东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开国大典时才定做了新制服,但只有在开会或接见外宾等正式场合才穿。一双袜子穿了好多年,袜筒经常滑落到脚踝上,并且容易露出显眼的补丁。接见外宾时,工作人员常常用“小心,家丑不可外扬”的暗语,提醒他坐下时要收腿,以免让人看见袜子上的补丁。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时的所有个人财物为:几套老式中山装,500块钱生活费。没有一张存折,没有一套高档衣服,没有一件金银珠宝,没有给子女留一间房、一块地!穿的鞋子有许许多多的补丁。就连去世前盖在身上的毛巾被也有补丁,花纹早已褪色,直到去世,被子上的补丁共有70多个。
毛泽东的鞋子
二.周恩来不超过“四菜一汤”
周总理每次吃完饭以后,都要用青菜叶把菜盘的最后一点汤水抹干净,吃得干干净净。他的工作餐从不超过四菜一汤。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周总理陪同他去了杭州,周恩来带着他去当地最有名的酒楼款待他,临走的时候,他吩咐警卫员赶紧付钱,省领导说到可以报销,被周恩来坚决拒绝掉,自掏腰包付了饭钱。
周恩来在吃饭
1959年至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以身作则,把自己每个月的27斤的口粮缩短到15斤,夫人邓颖超的口粮也由25斤缩减至13斤。日常就吃一个玉米糊糊或窝窝头,有时候会有一两个小菜,警卫员经常会带来一些玉米棒子给周总理,他对比十分高兴。
对于铺张浪费的党员干部,周恩来说到“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干革命的。干革命就得吃苦,我们现在多节约点,现在多吃一点苦,那么将来人民就可以少吃一点苦”。
三.袁隆平喜欢穿十多块钱的衣服
袁隆平的生活十分俭朴,住的是20平米的老旧房子,沙发、床、柜子等家具十分老旧,身上穿的是15元的衬衫,出行用的是5万块的车。曾经接受采访穿的是10块钱的衬衫。每月工资6000元,一年30万左右。
上世纪90年代, 万宜珍经常与袁隆平一起出差。她回忆到“袁老在个人吃穿上从不讲究,爱吃饼干,20元一件的衬衣穿着都觉得很好。”“有次因为有出访任务我陪袁老去商场买鞋,他挑来挑去总说这个贵了那个贵了,不合适。最后袁老花100元买了两双,一双自用,一双送人。”
所谓的幸福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也许从伟人的身上我们会发现自己想要的答案。希望我们每个人不要忘记节约勤俭的优良传统,不要被当今世界的“灯红酒绿”所迷惑,不要成为只会追逐名利之人,眼光和目标放大一点,有自己的家国担当和责任,做一个健全的人,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