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来自贾雨村
看到出题老师给的事例,我觉得十分亲切。因为这就是发生在我本家亲戚家的真人真事。简单的一次题匾,要么直接移用,要么借鉴化用,要么根据情境独创,出来的效果各不相同。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是命运之神给出的考题,因我的不同对答而出现不同结果。
我第一次做官,是在大如州做知府。那时我年富力强,中了进士不久,又娶到了心爱的娇杏,可谓春风得意。我的梦想,是要像那些知名的清官一样,做个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为此,我发奋苦读了很多优秀名人传记,学习他们的做法。那时的我,简直就是包拯和海瑞附体。我比我的上级和下级都更加正直、廉洁、有才华,简直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小白莲。
然而不到一年,我的上司就抓了我的把柄,参我“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皇帝听信了一面之词,将我革职。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而当地百姓也并未夹道挽留。我这才知道,我做官做的有多么失败。直接移用以往的成功案例,并不明智。
后来,我借助林如海的推荐,让贾政帮忙,做了应天知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卖人的是个拐子,他先将那女孩子卖给小乡绅冯渊,又高价卖给富商薛蟠。本想卷银逃走,又被双方追到,都不要钱,只要人,双方互殴,因为薛家人多势众,所以打死了冯渊,抢走了那女孩子。
我初听此事,义愤填膺,本想捉拿薛蟠,为冯渊伸冤,但忽然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失败就败在直接移用名人言行,于是,我参考了当地的“护官符”,了解到了薛家“丰年好大雪”的雄厚实力,以及他与贾政和王子腾的亲戚关系。
虽然我也知道那被卖的女孩子英莲是当初有恩于我的甄家小姐,但我还是借鉴化用了厚黑学理论,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并写书信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这一次,我保住了自己的乌纱。
后来,我也借鉴了别人抱大腿的做法,认贾政兄弟做了族叔,借此常去他家走动,博得他们的好感。
那日闲聊,我见贾赦满面不忿之色,忙问缘由。原来他在朋友家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的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
下人打听来一个混号儿叫石呆子的,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那些扇子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要买,说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贾赦派了儿子贾琏与他交涉,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还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故此,贾赦父子都束手无策。此时的我做官已超过十年,为人处世已臻化境,无需借鉴他人,遇事尽可按情境独创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既然他为了扇子不要命,何不成全他?于是我设了个法子,讹那姓石的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给了贾赦,令他惊喜交集。
很快,我再度升迁,成为大司马。
所以,做官和做文一样,不能一味效仿,更要运用自如,勇于创新。
范文二:来自王熙凤
考官们不要惊讶,我也来考试了。虽然我识字不多,但好歹也是个有学名的人。
要说这直接移用,借鉴化用,还有根据情境独创,我觉得都各有其妙,各人有各人的用法,无论高低,管用就行。只是,用的人,确实有高下之分。
我在荣国府当家好几年,上上下下,色色人等都经历过。要说起来,见的人里,没钱的倒比有钱的多,当然了,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人都不如我有钱。
也正因此,多数来见我的人,都是想从我这里捞点儿好处。
荣宁二公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儿家业,终究也只有两个公爵爵位,通常都是由长子承继。其他的子孙再好,最终也只能搬出公府,自谋生计。但是,背靠着国公府这样的大树,亲戚们哪里还想去别处谋生呢?再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何况我们贾家就在帝都。所以,这些年分出的本家亲戚加上远道来投奔的,不知不觉就住满了一条荣宁街。
说来也怪,这么多本家亲戚里,近百年来竟没有一个发达的,倒是都要来依傍荣宁二府。那些寒门小户人家的妯娌嫂子们,一代代来上门求告打抽丰,连说辞和举止都有了套路了。
就说那东胡同子里住的璜大嫂子吧!说起来年纪也不比我大很多,模样儿也还体面,可偏就那么不讲脸面,一天到晚往我们府里来串门儿,不是去珍大嫂子那里蹭顿饭,就是来我这里打旋磨子借当头。难道我们府里的东西就那么好?看她的样子,也远没到衣食不周的地步,为了贪这点子便宜,竟连脸面也不要了。
若真是为了贾璜一家子过得好也就罢了,她借钱其实主要是为了贴补娘家,前两年还把哥哥家的独生子金荣弄来贾家义塾免费读书,偏那小子又不正经上进,倒与秦氏的弟弟秦钟打架,还有脸撺掇她去宁国府找秦氏兴师问罪,好在珍大嫂子会周旋,把她说得心平气和地去了。从此之后,我对她可就没有好脸色了。这种人就是占便宜久了,以为一种难看的吃相可以包打天下,善人的善心可不是能无限量续杯的!
同样是亲戚,贾芸那小子就讨喜得多。他想来荣府讨个职位养活他的寡妇老娘。可是他知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他来求职之前还特地借钱去药铺里采购了端午节必备的冰片麝香来,给我送礼,一面又奉承我能干。我听见这话,自然是喜欢的。以往人家来求我办事,大多是只会装可怜,唯有这贾芸知道送合适的礼物,说讨喜的话。
后来,我就派了他去园子里种花,他果然干得出色,还送了海棠给宝玉。虽然他这求职的套路也算不得新颖,因为以前贾芹的母亲也是这样为贾芹求职的。但是贾芸能不靠母亲,自己出面谋划,这份儿懂得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心思就值得赞赏。
不过,贾芸只是令我欣赏,还不算令我佩服。我最佩服的是刘姥姥。那才是由笨拙到熟稔,由借鉴套路到按情境创新的典范!
刘姥姥只能算是我王家的干亲家,她头一次上门来打抽丰时,扭扭捏捏笨手笨脚,连门都找不到,那次我实在是看她可怜,又有姑妈的吩咐,才给了她二十两银子。本以为她不会再来了。
谁知过了两年,她赶了一车农副产品来回敬我,正赶上老太太来问,我就引荐了她。她给老太太和太太们讲故事,老太太与她投缘,就带了她去大观园游玩,吃酒行令,偏她又能舍得面子放下身段扮丑招笑取悦众人,结果自然是连吃带拿满载而归。
穷人之中,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我见过不少,像刘姥姥这样知情趣懂进退的明白人着实罕见,我从此对她不由得高看一眼,并且请她给我女儿取了名字。我相信,她这样的人,虽然眼下贫苦,未来却有她的福寿。
牟利者虽多,要做到别具一格,那考验的是当事人的勇气和智慧。
范文三:来自贾宝玉
我真没想到,那次大观园题额的情节,居然被出题人当作写作材料,出在了高考卷面上。也许,在出题人心目中,那是我的一次成功吧?是的,父亲很少称赞我,但我也并不在意他的夸赞。
要说起从直接移用,到借鉴化用,再到根据情境独创,我也有相关的成功经验,但与世俗渴望的成功无关。
从见到林妹妹的那一刻起,我整个的心就被她融化,虽然我的身体当时彬彬有礼抱拳相见,但我的灵魂却在举手投降。那时我才八岁,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后来我长大了,读了《诗经》上的关雎篇,梦受了警幻仙子的云雨之训,与丫鬟袭人实践了鱼水之欢。在这种种成长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八岁初春那个傍晚的奇妙感觉。
我笃定自己此生最心爱的,还是林妹妹。我觉得远近闺秀都不如她,即便有,我也看不到了。
虽然贾府上下都看准了我们俩是天生一对儿,我还是有着巨大的冲动,想要向她表明心迹。但是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这种事儿是不能明白说出口的。而作为一名文艺青年,我认为我必须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白,让她感到我的聪明、含蓄、幽默……以及其他各种优点。
于是我叫书童茗烟给我找来很多色情文学,以便参考。因为那时实在没有任何性心理和恋爱指南之类的科学书籍。我选中了《西厢记》这部措辞典雅的言情禁书,拿来与林妹妹同读。趁她看得高兴,就照搬原文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谁知林妹妹听了,居然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香腮带怒,薄面含嗔,斥责我“欺负”她。我不得不赔了半天不是,又赌咒发誓才好了。
后来,我们端午节拌嘴,我回来向她道歉。这一次,我认为我不能照搬爱情小说里的台词了,所以,当林妹妹说她要死,我就真诚地说:“你死了,我做和尚!”
可是林妹妹登时将脸放下来,说我是胡说。
又过两天,我和袭人与晴雯拌嘴,林妹妹来劝架,我为了安慰袭人,又说了“你死了我做和尚”,结果林妹妹嘲笑我:“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以后都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
我心里又愧又悔,无论是照搬原文还是借鉴化用,我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落入油腻俗套,被林妹妹嫌弃了。也难怪她总是不信任我,跟我拌嘴,我那些套路怎么能骗得了冰雪聪明的她呢?
况且,借鉴别人的东西,往往与自己人设不符,比如我父亲那样一个“身自端方,体自坚硬”的人,偏偏创新很少,要么题额写“泻玉(泄欲)”,要么讲“舔老婆脚”的恶俗笑话——难怪老被读者怀疑“假正经”,自毁人设是不智的行为!我绝不能重蹈父亲的覆辙了。我要坚定自己“纯洁情圣”的光辉形象。
那天湘云来看我,跟袭人一起谈到林妹妹的脾气和涵养不如宝姐姐,我马上出言回护林妹妹。等我转身出门,就看到林妹妹在前边独行,边走边拭泪,忙上前安慰。看她的神情,想来是听到了我们刚才的对话,此时彼此千言万语无法言说,而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所有的甜言蜜语套路都忘记了,半天,只鼓起勇气,说了三个字。
不,并不是你们常用的那三个字,如果是,那又是套路了。我说的是:“你放心。”
林妹妹这次并没有生气,她愣怔了半天,谎称不懂。我说:“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后来她告诉我,当时她觉得这话如轰雷掣电,比她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
从此以后,我们再无龃龉,我知道,我真正得到了她的心。
说自己的话,最真诚的话,胜过任何套路和金句。
范文四:来自王夫人
看到宝玉与他父亲和清客们的这段对话,我十分激动和感慨。
我是个职业官太太,身体也不好,我的生活圈子主要就是家庭和育儿。我所有的人生心得也都在这些方面。
如果说,要在《红楼梦》里选出一位最成功的母亲,那么毫无疑问,应该是我。
我从小在王家受的是传统妇德教育,我全部的理想,就是要做个好母亲。在婚后第二年,我就生了大儿子贾珠。
初为人母的我毫无经验,于是买了很多育儿书籍来看,掌握了很多神童培养妙法,一一应用在贾珠身上,期望他也能早日功成名就。
贾珠被我培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他聪明、孝顺、善良,对我言听计从,别人家孩子十四岁时还在叛逆期、中二病,他却已经熟读四书,擅长八股,并且一举进学。
我惊喜无比,看来这孩子能提前实现我对他的人生规划啊!
于是,为了敦促他早日成功,我给他请来更有名更严苛的老师,又为他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为妻。我一心盼望能加快他的人生节奏,让他早日中举、早日生子、早日飞黄腾达。
然而,他死得比谁都早,医生说是用脑过度。
看来,一味照搬标准化流程培养孩子是不行的,孩子有个体差异,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总结了第一次失败经验,我决定要换一种方法培养老二。老二是个女孩,虽然在封建社会,女孩不能像男孩那样为官做宰,但我还是要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女儿。
我的女儿元春像她哥哥一样听话又孝顺,我给她请来老师,教她诗书,她很快就成为一个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而且她十分贤德,不但孝敬祖母,还帮助母亲抚育小弟弟。同时,她也保持了自己的爱好,那就是诗歌和弹琴。
她的贤良名声远近皆知,十四岁上就被选入宫中作了女史,又过几年,就被崇尚才德的皇上看中,封为贤德妃。
元春的成功令我在育儿上信心百倍,但是对于老三,我还是不能照搬和借鉴。因为老三是个男孩,他不但比他的哥哥姐姐更加美貌聪慧,而且一出生,口中就衔了一块晶莹美玉,所以小名就叫宝玉。
虽然他比任何孩子看上去都像神童,我却已经抛开了神童的执念,我只要他平安健康,不学坏就好。我的放养想法到了宝玉祖母那里,被执行得变本加厉,他从小娇生惯养,成日在女孩群里厮混,只爱文艺和时尚,不喜欢八股文章。
虽然我后来为了他的健康成长而赶走了若干妖冶丫鬟,还是没有改变他对美和自然的追求。而我,也是有意无意地保留了他的天性,虽然我赶走了几个丫鬟,但并未禁止他与女孩子们的交往,更没有将他迁居出大观园。
后来家族败落,但他慧性已通,及时悬崖撒手,成仙去了。
有人说,宝玉是我育儿失败的证明,起初我也这样想,可是后来我想通了。
我的前两个孩子,一个是才子,一个是皇妃,都是按照世俗价值观培养的。他们虽然人前显贵,却要人后受罪,还都少年早夭。唯有这宝玉,我是顺应其天性来养育的,他在人世间体味到了丰富的美和情感,被那么多美女恋慕,最后还位列仙班,又成为古典名著中的杰出男主角,被历代无数读者仰慕。试问还有比这更成功、更令人自豪的孩子吗?
养育孩子,与其生搬硬套和借鉴他人,不如基于现实,走独创的育儿之路。
后注: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以上四篇范文,依《好了歌》之序,优劣排名由读者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