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已过,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江南的山野荒村,时而传来野狗的叫声。过了一会,雄鸡放开了歌喉,一遍又一遍地高唱起来。好象在唤醒人们去奋斗,去进取,又好象在召唤黎明。
这时,有一对青年,正抵足而眠。他们情同手足。在这万籁俱寂的中夜,其中一个听见鸡鸣,马上惊醒,用脚蹬了一下同伴,说:“起来吧!你听,这是多么动听的声音,它在召唤我们,要我们惜取寸阴,努力奋斗!”
于是他们都起床了,提着刀剑来到院中,伴着朦胧的月光,精神抖擞地对舞起来。这就是有名的“闻鸡起舞”这个故事的来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祖逖,字士雅,是晋朝范阳道县(今河北涞水县)人。他的伙伴叫刘琨。祖逖由于父亲去世过早,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他的哥哥常常为此忧虑。但他从小却有理想,有抱负,轻财仗义,乐于助人,“慷慨有节尚”。这方面的表现,又使哥哥感到高兴。面对着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他意识到“天下将乱”。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出门远游,“往来京师”,广结天下俊杰豪士。刘琨就是他在出游时结识的。他们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在游历中,特别是在友人的影响下,祖逖感到要为祖国干一番事业,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这时他和刘琨都在司州(河南洛阳)当管理文书簿籍的小官,每天在一起,互相切磋,互相鼓励,白天奋发读书,不论古今典籍,诸子百家,文武韬略,杂说笔记,都认真涉猎披览。有时读至深夜才上床。睡上一刻,只要雄鸡一叫,便又翻身下床,练习剑法,锻炼身体。数年如一日,不管夏日炎暑,还是寒冬雪凌,从来没有一天停止学习和锻炼。
不久,果然京师大乱。北方匈奴族贵族刘渊攻占了晋朝的京城洛阳。晋王朝不得不南迁,在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历史上把这以前的晋朝称为西晋)。当时祖逖也带着乡里亲族数百家南移。他深感国破家亡的耻辱,“常怀振复之志”。但东晋的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根本不想北伐。祖逊却认为这正是自己为国为民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便集合一些过去结识的俊杰豪士,上书晋元帝,要求北伐。后来晋元帝答应了祖逖的请求,封他为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但既不给人马,也不给武器,仅仅拨给他一部分给养和布匹,叫他自己去招兵。祖逖并没有灰心,率领着他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不顾一切困难,勇敢向北进发。渡江时,祖逖亲自驾船,迎着江风,站立船头。浪花拍打着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好象在催人奋发进取。他昂首眺望远方,想着江北大片沉沦的国土,心中无限悲愤。但他想到马上就可以金戈铁马,驰骋中原,心中又无比激奋。船到中流,祖逖更是激情满怀。他用力举桨,狠击江水,并敲着桨大声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敌人,收复中原,决不再渡这条大江”。这就是“击楫中流”这个典故的来历。
后来,祖逖由于得到人民支持,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大败石勒兵,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失地,成了东晋名将。但因东晋统治者内部不团结,大功难成,祖逖终于悲愤忧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