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位于高雄市南面,也是中外闻名的佛教胜地,1967年由星云法师率领弟子创建,素有“南台佛都”之称。
佛光山原是一座荒山,由5座形如莲花瓣的小山组成,先天具备佛国净土的条件。被选中后经过多年修葺,形成规模宏伟的寺院建筑,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及大愿殿等,疏落有致地坐落在园区内,要完整地游览下来需要数小时。我们时间有限,只在佛光山门前驻足留影,重点参观佛陀纪念馆。
说起佛陀纪念馆的兴建,是有起源的。1998年星云大师前往印度传教,偶遇一西藏喇嘛,他感念佛光山寺长期以来为促进世界佛教及汉藏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遂表达了赠送护藏30年之佛牙舍利的心愿。星云大师为供奉佛牙舍利,即着手建造这座占地一百公顷的纪念馆。佛陀纪念馆坐西朝东,历时9年建成,光是设计图就绘制了百余张,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因为佛祖原本就是印度人,所以整座纪念馆为印度建筑风格,从东至西依次有礼敬大厅、八塔、万人照相台、菩提广场、佛光大佛及本馆等,形成“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灵山,北有祗园”的宏伟格局。
礼敬大厅金碧辉煌,周边是些卖纪念品的门店,我们对此不感兴趣,倒是正中旋转的大理石球上方的八个大字更吸引眼球。上书“曲直向前 福慧双全”,字迹潇洒飘逸,遒劲刚毅,据说是星云大师的墨宝。区区八个字,诠释的又何止佛家精髓,也是人生应该遵循的法则。大厅一角的方桌上,赠送写有这八个字的对联,当然不是手迹,但求一幅带回家,也能时常提醒自己如何做人处事。
过礼敬大厅,就看见长240米,宽113米的成佛大道了。大道以锈石、青斗石铺设成福田地,非常恢弘壮观,走在其中,很有些舍我其谁的豪迈。两旁有八座高38米的中国式宝塔,两两相对,分别为一教塔、二众塔、三好塔、四给塔、五和塔、六度塔、七诫塔和八道塔。塔与塔之间植满如茵草皮,一排紫罗兰点缀其间,更显幽静雅致。
据说台湾人都喜欢在五和塔举行婚礼,祈求佛祖见证、保佑百年好合。我们参观时有幸赶上一对新人的结婚仪式,闹不清是中式还是西式,反正挺新鲜的,从新娘子的背影看上去,一定是个绝色佳人,偷拍了一张照片留念,也真诚地祝福一对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到老。
继续往前走,绕过金光闪闪的大佛坐像,就是本馆,本馆内设观音殿、金佛殿、玉佛殿、大觉堂,常设佛光山宗史、佛陀的一生及佛教节庆展。我们对佛教知之甚少,只怀着一颗虔诚敬畏之心转了一圈,说实在的,那种氛围和宁静让习惯了高声大气的我们还有点不适应。不过人家的寺院对游客来说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展区免费开放,不收门票;比如内供平安粥,可随意结缘;比如设有施茶亭,免费供应茶水,并可稍作休息等等。
想起之前去过的一些寺院,似乎已没了佛门清净之地的初衷,张口闭口都是钱,到处是追着你抽签、算命、看吉凶的,让你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得掏香火钱。据说台湾寺院的所有设施设备及日常运转皆由信施护持,不收费照样有条不紊、信众蓬勃,看来并不是什么事都需要靠“钱”来解决,这其中更深层的东西需要我们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