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转笔:“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一句反问,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
反而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