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虽然外婆已经93岁高龄,但对民兵的感情从没淡过。如今,李鑫已复原回乡,在政府单位负责扶贫工作。今年4月,他回城看外婆,闲谈中说起一个帮扶对象,今年已有70多岁,年轻时当过民兵,不慎摔伤落下了腰痛的毛病,由于家里困难,只能睡在木床上,到了晚上就硌的腰痛睡不着。李秀英听到这里,眼眶湿润,随后拿出1000块钱交给李鑫:他当过民兵,为国家出过力,我们能帮就帮一把。
3、
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要做模范、当表率。李秀英工作时兢兢业业,退休后也不甘安逸。她居住的胜利社区工作人员对她很熟悉。社区党支部书记白彦龙说,只要社区有活动,她从不推辞,作报告、讲党课,老人的一生太值得讲了。去年,中市街道办工委和胜利社区,还为她颁发了五老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表彰她在参与双拥共建和社会综合治理等活动中做出的突出成绩。
4、夏,淮河流域再次发生洪涝灾害,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家住淮河边、深受洪水泛滥之苦的李秀英主动请缨,带领26个姐妹组成女子民兵突击队,每人一条扁担一只筐,风风火火地走上了治淮工地。
5、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的第一条大河。由于历史和战争原因,过去的淮河经常发生溃堤,给沿河流域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耕作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并且,江淮地区是中国的四大粮仓之一,当时集中着全国近1/8的人口,有江淮熟,天下足和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对国家政权稳定有着很大影响。
6、10月,李秀英作为农业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会议结束时,毛主席经过她的身边,一位工作人员向毛主席介绍了她,毛主席停下来并和她亲切握手。李秀英顺势拿起面前的本子,请毛主席为她签字,毛主席欣然同意。此后数年,辗转多地,李秀英始终都把那个签字本带在身边。
7、
巍巍丰碑,苍山如海。在井冈山的密林内、华北平原的地道中、’98抗洪的大堤旁、汶川地震救援先锋队的旗帜上,都镌刻着民兵的风采,传唱着民兵的歌谣。这是历史的无声告诫,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兵民是胜利之本。
8、
回眸历史,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兵就已经建立。之后,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还是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抑或是军民大会战的劳动生产,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的民兵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9、
治淮劳模、女民兵,也是国防教育讲解员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93岁的老民兵李秀英一生阅历丰富,曾辗转3省换过5个工作岗位,但令老人最难以忘怀的是参加治理淮河的那段激情岁月。
1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国防报特开设70年·中国民兵风采栏目,旨在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对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民兵个人事迹,敬请关注。
11、
作为治淮模范,毛主席为她签名鼓励;作为军属,教育子女崇军尚武;作为民兵,她致力国防教育宣传。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93岁老民兵李秀英
12、
核心提示:回眸历史,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兵就已经建立。之后,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还是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抑或是军
13、
李秀英一家的军旅色彩较浓,她的丈夫冯学永曾是军人,她和大女儿冯华珍都是民兵。她的小女儿冯华在父母的影响下参军入伍,冯华的儿子李鑫接过接力棒,在1996年走入军营。军味浓,让李秀英对自己的家庭颇感自豪。一家人团聚时,李秀英常说,现在咱家有3个老兵,希望以后还有走进部队的孩子。
14、
当家乡润河集修建蓄洪分水闸时,李秀英把3岁多的女儿丢在家里,坚持每天上工地。她不怕苦,挑重担,曾不止一次累倒在工地。有人劝她回家休息,但都被她果断拒绝。工地广播站报道了她的事迹,李秀英成了治淮工地上人人皆知的先进典型。年轻时的李秀英端庄美丽,她的事迹不仅被拍成纪录片,肖像还上了1951年第9期《人民画报》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