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如何养出有自制力的宝宝?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比起智商,自制力对“人生成败”的影响更大。有了自制力,我们才能学习、工作,面对自己的失败与痛苦,解决跟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忍耐一时的欲望,达到更长远的目标。如何养出有自制力的宝宝?
01
自制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是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生活中,孩子们会面对许多诱惑,比如做作业时,会受到游戏的诱惑;小孩子即使生了蛀牙,也会受到糖果的诱惑。面对诱惑,自制力弱的人往往不知不觉陷入其中;自制力强的人却能控制自己并做出有利于个人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缺乏自控能力在少年儿童身上是常见的现象。比如,有许多孩子会有如下的情况出现: ◎思想不集中。 ◎做事虎头蛇尾。 ◎管不住自己。 ◎上课插嘴。 ◎骚扰同学。 ◎在家看电视没完没了。 ◎写作业草草了事。 这都是孩子没有自制力、克制不住自己、尚不成熟的表现。 一个孩子的自控能力与他自身的智力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自控能力来自孩子的内心,而不是头脑。这种能力是一种心理因素,协调着孩子的行为。每个孩子的自控能力都具有差异性,而正是这些差异性,导致了孩子行为上的不同。 拥有较强自控能力的孩子,能够让自己对任何事物始终作出正确的判断,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是能积极、持久、稳定、有序地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目标。
02
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可以根据宝宝实际年龄和他的承受能力,试着让宝宝每天坚持做点儿他原本不太喜欢的事情,如练习绘画、坚持阅读等,慢慢让他获得自律、毅力,增强自制力。
首先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宝宝生活有序,按时吃饭、睡觉,有时间观念。其次,帮助宝宝认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让他知道“可以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宝宝用这些道理来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再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不仅父母要以身作则,还要充分利用一些健康的儿童作品去影响宝宝。
最后,要及时肯定宝宝的行为,逐步树立起宝宝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此外,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充分结合自制力、坚持度、自觉性和延迟满足这4项自控能力培养的要素。
这类游戏主要有操作类游戏,如自制拼图、拆卸旧物件、种小植物等;娱乐类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摸瞎、捉迷藏等;运动类游戏,如走、跑、跳、钻、投、攀、爬等。
03
不过呢,要说自制力(的萌芽),还真是有一点的。
不到1岁的宝宝就会控制注意力了
当婴儿能控制脖子自如转动时,在跟大人玩的过程里,他们就会出现“突然转头”的行为。转头,避开跟大人的目光对视,其实是因为对婴儿来说“现在太激动了,需要缓一缓”。这就是最早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自制力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就静静等着“缓过来”的婴儿把头转回来,再和她玩就可以啦。
刚能控制脖子转动时,婴儿就能自我调节了。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自制力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控制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能一直专注于手头的任务,边上有干扰也不会分心,就可以算自制力很强了。
婴儿在9个月之前,这种能力可以说是≈0。只要有个新奇的东西出现,小婴儿的注意力就会完全不受控制地被吸引过去。听起来好像很糟,不过其实还挺妙的。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婴儿看上什么不适合她年龄玩的危险物品,你只要把她抱到看不见那个物品的地方,再拿出几个玩具在她眼前晃一晃,基本上她就会忘掉刚才想要啥了。
但是从9个月到1岁间,婴儿开始慢慢拥有一种可怕的“内源性注意力”。也就是说,他们的注意力不再完全被外界刺激控制,而是更取决于自身意愿。也正是由于具备了这种内源性的、可选择的注意力,小孩才能慢慢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无法改变环境时,转变自己的念头来哄哄自己,也哄哄大人。
“有人看着呢,我要控制住我自己”
等到1岁多的时候,婴儿的自制力又会有一个飞跃。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很好玩的研究,让15个月大的婴儿跟实验者A呆在一个房间里,A示范玩一个会发出很大声音的玩具,比如拿起一串珠链丢到塑料杯子里。然后夸张表演者B满脸怒气地冲进来对着A大喊:“真是瞎吵八嚷,嘈杂扰人!教人心烦意乱!”(这种很拗口的对话,是特地用了难词来确保婴儿听不懂句子含义的。)
04
六岁是性格比较容易培养的时期,以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而过了六岁大多数孩子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性格特征,这时候如果去改变已经形成的性格,难度将会大很多,所以培养孩子自制力的重点最好放在六岁以前。

05
让宝宝 做一些他不愿做的事做好之后适当给一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