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3、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4、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相思虽苦恼,但若不相思,他只怕已无法再活着。
6、一曲离歌,是梦,是虚空。这歌,凄思婉转,情韵悠长,踏歌醉梦谁人伤?
7、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9、萧鼓入梦来,长门花事哀。镜中朱颜改,何处惹尘埃。
10、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1、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12、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13、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14、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15、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
奔涌吧,国潮
国潮很“潮”,但其实也很“土”;国潮不是舶来品,国潮古已有之。
前天,汉唐盛世,远销海外的精美瓷器,巧若云锦的丝绸,沁人心脾的中国树叶——茶叶,郑和下西洋时随船携带的器物,被竞相抢购一空……这些都是国潮。国潮涌动的背后,是万国来仪,是世界对中华文明的歆慕不已。
昨天,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国货式微。百年同仁堂门可罗雀,而西式药房人满为患;津门老字号狗不理,终不敌麦当劳、肯德基……鲁迅也惊呼:“先有英国的鸦片,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国货沦陷、洋货充斥的背后,是民生凋敝,国将不国。国货不潮,折射出传统文化式微;国货不潮,近代中国也被时代浪潮所搁浅在边缘之地。
于是,我们惊呼:“狼来了!”在汉字的原乡,却是满眼的洋文。不光是商品,就连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村居,也都改成洋名了。香舍丽榭,不只是巴黎,维也纳,也不只是在奥地利,它们就在中国城市的街巷中。连一个小小的日本马桶盖,国人竞相天价购买,而对廉价的国货,弃之如敝屣,这无疑是一颗高悬于国人头顶的巨大的苦胆,值得我们去知耻反思,去励精图治。
今天,几十载的复兴路上,我们欣喜地看到“龙”的回归。在抗震救灾中,“王老吉”慷慨解囊,以纾国难,成为国潮新网红;李宁、蒙牛等国货,匠心铸就品牌,成功进军奥运会和世界杯;故宫文创产品,《国宝会说话》等栏目品牌,融合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掀起文旅消费热潮……
无论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还是“珍奇华美多贵重”的奢侈品,甚至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大国工程,无不有国潮奔涌。“东风快递,使命必达”,长征火箭为世界各国承担发射任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中国路桥享誉世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每一剂疫苗,都标注了生命的价值,中国新冠疫苗,为人类健康共同体注入力量。
国货受青睐,源于本身的与时偕行、自主创新。国货品牌,摈弃“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矜自大,和“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媚外自卑,悦纳自我,吐故纳新,在古典、传统与科技、时尚之间,跨界破圈,多元破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现代消费理念,让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遇。因此,国货突围,并风靡世界,理固宜然。
“文化兴则国运兴”,国潮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是时代的映射。国潮,不仅是时尚潮流,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是中华复兴的外化。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津津乐道于“德国制造”、“日本电器”和“进口货”,转而对传统文化、国货青睐有加,这背后得益于国力日益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感与日俱增,以及中华文化雨露的滋养。
民族复兴的大潮滂滂,百舸争流的国潮涌动。一直奔涌吧,国潮!而我们的民族图腾——龙,正在踏浪回归,正在腾跃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