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也叫耳垢、耳屎,覆盖在外耳道表面,保护其免受水、感染、创伤、异物侵袭等伤害。但当耵聍太多或者存在的位置不对时,会导致耳部不适、听力受损等。
01耵聍是由外耳道的外侧1/3(软骨性外耳道)的皮肤内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的分泌物,与脱落的皮肤组织、皮肤正常菌群的细菌及脱落的毛发混合形成的。耵聍生成后,一般就位于生成部位。
02耵聍能通过耳道上皮的清理作用(上皮细胞从内向外移行,排出耳垢;随着开口和闭口的动作也能带动外耳道皮肤帮助把耳垢排出)自行排出。挖耳朵可能会导致外耳道损伤,使用棉棒挖耳朵可能会导致把耵聍向内推,通过狭窄部位,在骨膜处聚集,导致耳部不适。
03当耵聍在耳道内过度聚积(耵聍栓塞),导致症状的时候,需要取出耵聍,无症状的无需取出。
04耵聍溶解剂
使用前提:无感染、鼓膜穿孔或耳外科手术病史,怕导致感染加重或损伤中耳。这时不让用耵聍溶解剂,但可以使用抗生素滴耳剂,因为其在中耳炎鼓膜穿孔时可以使用。
使用药物:水、盐水、矿物油、过氧化氢制剂(3%)都可以使用,效果差不多。耳道皮肤特干燥的不要使用过氧化氢,其可加剧耵聍蓄积,这类患儿使用油剂。国外有非处方药(Debrox,成分是过氧化脲),国内多使用3-5%的碳酸氢钠滴耳剂。
使用时间:总共3-5天,不要太久,否则会刺激耳道皮肤(过氧化氢/碳酸氢钠)。每日2次,每次5-10滴,至少浸泡住耵聍。
使用方法:侧卧位,滴入滴耳剂后,继续侧卧位躺5-10分钟,让药物能浸透耵聍,之后转换体位,把液体排出。如果孩子不愿意侧卧,可以让他歪着头,或者把棉花团用以上药物浸湿到滴水状态,塞住耳朵5分钟也行。一般的,可以自行排出,特别硬的,还得冲出或者手法取出。
副作用:损伤耳道皮肤,外耳道炎。个人认为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油副作用会小些。
05冲洗
◆使用前提:鼓膜不能有穿孔,耵聍不能全部堵死耳道,不能非常硬,否则冲不出来啊。
◆使用药物:水、盐水、碳酸氢钠、过氧化氢(1:10稀释)都可以。
◆使用方法:注射器连接软管(没有软管就不接),软管伸入耳道,不要超过外耳道1/3(儿童也就5mm左右),向上壁冲洗耳道,注意力度不要让儿童感觉到耳朵疼痛,反复几次会把耵聍冲出来。冲洗后,耳镜检查效果,之后棉签蘸干耳道内液体。
06手法取出快捷,对鼓膜的损伤最小,但技术、设备要求高,专业人员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