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释义:一个人没有他人的帮助就办不成事,一匹马没有其他马一起拉车,车辆就不能急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3、⊙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释义: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怎么能只顾自己享受?——(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4、⊙人物以义为名者,其别最多。仗正道日义,义师义战是也;众所尊戴者日义,义帝是也;与众共之日义,义仓义社义田义季义役义井之类是也;至行过人日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日义,义父义儿义兄义弟义服之类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日义髻,在衣日义袢义领;合中小合子曰义子之类是也。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禽畜之贤,则有义犬义马义鹰义鹘。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5、⊙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也。释义:厚道的人不靠诽谤别人来抬高自己,仁义的人不以危害别人来求得名声。——《战国策·燕策三》
6、⊙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行焉。是以纤微憔瘁之音作,而民思忧;阐谐熳易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奋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正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和顺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之音作,而民淫乱。先五耻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仪,合生气之和,导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外而不相夺,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不使邪气接焉,是先王立称之方也。◆班固:《汉书·礼乐志》
8、⊙毋受小人私恩,受则恩不可酬;毋犯士夫公怒,犯则怒不可救。释义:不要接受小人的恩惠,一旦接受则难以回报;不要触犯士大夫的公愤,一旦触犯便难以平息。——(清)金缨《格言联璧》
9、⊙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姜孟姜,德音不忘。◆《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10、⊙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塞矣。◆管仲:《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11、⊙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倪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释义:忘了自己年纪已老,不知来日已不多了。正因为如此,才更勤勉,每天孜孜不倦,直到倒下为止。-《礼记·表记》
1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杂说四首》
13、⊙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殖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入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孝行》
14、⊙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韩愈:《韩昌黎文集·荆潭唱和诗序》
15、⊙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白居易:《白居易集·咏拙》
16、⊙圣人非人耶?亦人也。使圣而非人也则可,圣亦人也,则人亦尽圣也,何为不可至哉!虽圣乎,于人之性曾无毫末之加焉;则人之未至于圣者,犹人之未完者耳。人之未完者且不可谓之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敌舆论者,破坏时代之事业也;母舆论者,过渡时代之事业也;仆舆论者,成立时代之事业也。非大勇不能为敌,非大智不能为母,非大仁不能为仆,具此三德,斯为完人。◆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17、⊙说着,引入步人茚堂(稻香村),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善,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谓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曹雪芹:《红楼梦》
18、⊙是知当轴者易生嫌,而退身者易为誉。易生之嫌,不足贬也。易为艺誉,不足多也。在辨其所处而已。◆刘禹锡:《刘禹锡集·杂著》
⊙杨素谓子曰:“甚矣,古之为衣冠裳履,何朴而非便也。”◆子曰:“先王法服不其深乎!为冠所以庄其首也。为履所以重其足也,衣裳檐如,剑佩锵如,皆所以防其躁也……”王通:《文中子中说·周公篇》
19、⊙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一《庄子·则阳》
20、⊙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21、⊙今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其故何也?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韩非:《韩非子·解老》
22、⊙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孟子·离娄下》
23、⊙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宋)严羽《沧浪诗话》
24、⊙爵以功为先后,官用能为次序。一(汉)班固《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25、⊙道德与五常,存乎人者也;克明而有恒,受于天者也。◆柳宗元:《柳宗元集·天爵论》
26、⊙夫所谓美名者,岂不以居家孝、事上忠、朋友信、临财廉、充乎才、足乎艺之类耶?此皆所谓圣人者尚之,以拘愚人也。夫何以被之美名者,人之形质尔。无形质,廓乎太空,故非毁誉所能加也。形质者,囊乎血兴乎滓者也,朝合而暮坏,何有于美名哉?今人莫不失自然正性而趋之,以至于诈伪激者,何也?所谓圣人者误之也。◆《无能子·质妄第五》
27、⊙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释义:人在极度相思时,真是度日如年。——(唐)李延寿《北史·韩禽传》
28、励志古语名言经典语录【一】
29、⊙一双璞玉禀天和,远向东州就琢磨。◆待得永无痕锓相,莫言功用不须多。◆叶适:《叶适集·送黄严二秀才》
30、⊙富而治,此王之道也。——《管子·治国》
3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32、⊙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驰;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则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洪应明:《菜根谭》
33、⊙人固有尚,珠金印节,入固有为,背憎面悦,击短扶长,曲邀横结。吐片言兮干口莫穷,触一机而百关俱发。嗟小人之颛蒙兮,尚何念于逸越。◆杜牧:《樊川文集·望故园赋》
34、⊙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不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所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与人书一》
35、激励人生的古语
36、⊙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圣人之道,去知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非:《韩非子·扬权》
37、⊙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一(唐)白居易《放言》
38、⊙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释义:春去秋来,有时节的更替,人间的道理也是如此。一(晋)陶渊明《饮酒》
39、⊙不勤于始,将悔于终。——(唐)吴就《贞观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