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清末,留下的寓言难以计数,其中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就举不胜举。古代寓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国家治理、世态百象、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许多方面,这些内容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寓言中的智慧,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无穷的启迪。人们在儿时读过的寓言,到老都不会忘记,就是因为寓言的智慧不会随岁月的逝去而消失,它会随着人们人生阅历的丰富而更加深刻地留在人们的心里,让人们终生受益。
1、社庙之鼠
老百姓用一根根木棒连成栅栏,在上面涂上稀泥,为土地神建成了社庙。为了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经常来给土地神敬献供品,从来不敢冒犯土地神丝毫。
有一群老鼠跑进社庙,在泥木墙中和土地神泥像的肚子里打洞。它们随时偷吃供品,吃饱后在庙里又吵又闹。老百姓知道后,恨得咬牙切齿,想用水去灌鼠洞,又怕冲坏神像;想用烟火熏死老鼠,又怕烧坏木栅栏,只好干瞪着眼咒骂老鼠。这下老鼠更得意了,在社庙里横冲直撞,肆意抢吃供品。实际上,老百姓并不是没有办法去根除它们,而是不敢去毁坏社
——选译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寓言启示;那些贪官污吏就像许多寄身于社庙中的老鼠,因为有庇护所,老百姓很难把他们除掉。
2、邻父举目
有一个人,他的儿子蛮横凶恶,到处惹是生非,欺负别人。一天,他的儿子又闯了祸,气得他用鞭子狠狠抽儿子。邻居一位老翁看见后,也急忙从家里拿来一根木棒帮着打。那位父亲惊讶地问老翁:“你为什么打我儿子?”老翁回答说:“你不是在打他吗?我打他是顺着你的心愿啊!”
那位父亲不满地说:“责打儿子是我的事,你这样做难道不荒唐吗?”
——选译自《墨子·鲁问》
寓言启示:逾越自己的职责,超出相应的程度去惩罚犯错误的人,这样的做法很荒谬,不会有好结果的。
3、叶公好龙
叶公非常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雕着龙,在各种酒具上雕着龙,在厅堂、卧室、书房的墙壁和柱梁上到处都雕着龙。人们知道他如此喜欢龙,便四下传说。
有一天,天上的真龙听到了这件事,心里十分高兴,它腾云驾雾,从空中降落到叶公的庭院中。龙把头伸进书房的窗户里探望,长长的尾巴蜿蜒伸展到厅堂当中摇动。
叶公子看到真龙,吓得面如土灰,失魂落魄地逃离了家。
其实,叶公并不是喜欢真正的龙,而是喜欢那些看着像龙而并不是龙的东西。
——选译自《孔子集语》引《申子》一文
寓言启示:一些人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只是用以装饰门面,图个虚名。
4、庖丁解牛
庖丁给梁惠王表演宰牛的本领。他站在牛的跟前,手按着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抵着的地方,都噌噌作响。刀进牛体,骨肉分离,唰唰有声,无不像音乐一样,既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又符合《经首》乐章的节奏。
梁惠王看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惊叹地说:“啊,好极了!你宰牛的技术怎么这样高超娴熟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爱好的是探寻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我开始宰牛时,看到的都是完整的牛。三年后,在我眼里就没有完整的牛了。到了今天,我只用心神和牛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感觉器官已不起什么作用,只靠心神支配刀的操作。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在石头上磨过一样,解牛时游刃有余。
我按照牛体的自然结构,把刀砍进骨节间的缝隙处,再顺着缝隙分离骨肉,完全按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游刃有余。这样,整头牛的骨肉就‘哗哗’解体,像沙土散落堆积在地上一样。解完牛,我才提刀站立,从容而满意地环顾四方。然后,把刀擦得干干净净,收藏起来。”梁惠王听完后,对庖丁说:“讲得妙极了!听了你这番话,我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寓言启示:只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善于探索,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使复杂艰难的问题易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