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做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很自得。这里说的理得的“得”不是得到的得,得的意思是适合;心安的“安”不是平安的安,安的意思是坦然。就是活得舒心坦然。
其实,理得才能心安,古人早有论断。唐朝诗人李白在《南都行》中就写到: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明朝儒学大师王阳明的《传习录》也讲到,心之本体者,性也,性即理也。所以,心即理。我的理解就是,只有合理才能理得,理得才能心安。
心和理是一体的,不可分开的,理就在人的心中,不必向外去探求,即所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但理只是一个合理,合理就是理。中国人最倡导的就是合理,做合理的事,说合理的话,而这个理则需要自己去把握和体会,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尺度。中国人一直讲的是心安理得,是讲在心里觉得合理,在逻辑上讲得通,自然就能心安,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静和安慰。
“理得心安”,理得了,心才安,理不得心是不会安的。试想,如果有件事你一直想不通,你心里能安宁吗?肯定是心里不踏实以至于辗转反侧,痛苦不堪。这就叫,理得才能心安,只有合理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心安,不合理的东西你不会心安。
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合乎情理,有一定道理,这样才会有心里的坦然。相反 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不能符合科学道理或伦理道德,那就要忐忑不安,问心有愧,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讲究一个心安理得。其实,这“心安”的前提是“理得”。理不得,心便难安。事实上,有的人为人处世做不到“理得”,甚至做了坏事、亏心事,为了掩人耳目,蒙骗自己的良心,也尽力做出一种心安理得的样子。别人或许骗得了,自己的良心是绝对骗不过去的。良心是自我的判官,否则,那些噩梦便不好解释。
理得才会有心安,心安才会有健康,健康才会有快乐,快乐才会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