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看虐心、纠结不断的小说?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看虐心、纠结不断的小说,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么?
01
喜欢看虐心、纠结不断的小说,在我看来,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好奇特的,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以下几种:
其一,喜欢看小说,想探索与现实生活不同的世界,代表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心理舒适区得到了扩展。试想之,若身处异常忙碌、劳累的生活中,或是本身的生活就已经很虐心、纠结不断导致心很累,是不会愿意再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正如病人并不喜欢医院,不喜欢经常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在一起是一样的道理,若生活循环往复地纠结,无穷无尽,终会使人崩溃。有人说,与同样经历的人在一起,可以达成共情,个体可以从中找到安慰。确实在相遇的初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但长久以往,则情感会泛滥,反而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我认为,看虐心、纠结不断地小说可以达到喜欢的地步的人,其本身的生活一定不会过于动荡,一定有足够的心理舒适区和安全度,知道那个只是小说而已,小说中的生活可以是真实的,但一定离自己有一定距离,并且他能很清晰的看到这个距离。应当说,这是一个对自己生活有很好掌控的人。
其二,喜欢看虐心小说的人,其实对生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他能够从小说细节描述中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以及生活体验,并能够与之产生情感上共鸣。这样的人情感丰富,有时在现实的平凡生活中无法得到释放,因而转向进入小说情景,想象自己是主人公,从而释放、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后回到现实,理性生活。
02
喜欢看虐心、纠结不断的小说,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活过于平淡,没有什么起伏的人喜欢看。生活像一道菜的话,酸甜苦辣配齐了会更美味。但有些人生活非常安稳,或者重复单调,没有什么新鲜的刺激。心理学上有“感觉剥夺”实验,即让被试者睡在床上、戴上面具,不让看听和感受刺激。这些被试很快就要放弃实验,给多少钱也不愿意,因为最初感觉无聊和焦躁不安就很难忍受。有些人重复单调的生活,很多事情已经习惯了,麻木了,也会非常痛苦。通过看虐心的电视和小说的方式“被虐”,反而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种人,也许是生活中也很虐心、很纠结的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剧情里,他的剧情就是被虐,虽然现实生活中不是那样的,但他会过滤掉跟他生活脚本不一样的情节,只留下那些符合他心理剧本的情节。所以周围人会感觉跟他格格不入,因为他好像活在书里。这时,符合他心理剧情的虐心小说就很受他喜欢,因为只有这里呈现的是他的心理世界,是他的心理事实。他在小说中找到了共鸣。
如果是前者,也许他需要打破生活的节奏,给自己的生活注入新的元素,因为靠虐心小说或者肥皂剧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也许对他人无害,但对自己也无益。如果是后者,自己常常感觉自己就是剧情中的主人公,生活中总是碰到对自己心怀恶意的人,而且自己做好人总得不到好报。这样的朋友,建议找专业咨询师的帮助,早日跳出“受害者”的角色。因为这常常跟他童年创伤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做出改变需要很多调整,也要花很大的力气。但是不改变的话,这种人常常是非不断,很难适应现实生活。
03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可以用到“共情”这个慨念来解释这种喜欢看虐心情节的小说的现象。“共情”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同理心,觉得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也仿佛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产生与他人相类似的感受体验,也就是感同身受。而在我们看情节跌延起伏的小说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去体会小说所塑造人物形象的种种悲伤、痛苦等感受。
特别对于感性的人来说,看这种故事能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为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刺激,去体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一些情感与感受。另外,还有的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了许多打击和不如意,他们也能从这类虐心的小说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慰藉自己忧伤痛苦的内心。正所谓,艺术来源与生活又超脱在生活之外。这种悲情虐心的小说在给我们带来情感共鸣的同时,又因为其不是真实发生的,具有一定艺术文学性质的原因而让我们感到不至于那么悲痛难过。因此既满足了情感的需要,又不至于唤起自己过度的情感反应,另人喜欢观看。
并且,有的人由于一些自己曾经的经历或者感受,在故事情节、人物中产生了某种联系,从而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当中,觉得其经历命运也是自己所经历的,从而对其产生强烈的情感,沉浸在故事里,越看越觉得越虐心,同时又越感到像现实一般的充实感和真实感。比如曾有个人喜欢看《红楼梦》,看一次哭一次,因为她童年时期的经历,让她把自己 “代入”成为了故事中的人物林黛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04
谢谢邀请,任何人看某种类型的书或剧,并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都是因为他从中获得了某种满足或快感!虐心的,纠结不断的,大多是一些比较感性的人,易于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