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公众号的创业机会
2011年被看作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那一年微信诞生、小米手机发布、美团推出移动端,不过彼时桌面互联网依然是行业主流,中美主流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通过PC端。
2011年秋天,我加盟速途公司,我们十多位坚信移动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的小伙伴,蜗居在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一间民房里,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创业之旅。速途网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很早就做了基于移动端阅读的优化,不过效果不好,我们的用户并没有养成移动端阅读科技资讯的习惯。
2012年8月,微信推出微信公众号。“我们的机会来了”,速途创始人范锋认为微信公众号是划时代的产品,一夜之间动员公司所有员工(包括人力和行政等岗位的员工)投入到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来。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公号,就是当初我们的一位HR运营的账号。
此后,微信公众号不断的升级迭代,速途公司几乎把握住了微信公众号每一个节点的机会,也随之扶摇直上。像速途旗下猫来了、创意社、每日瑜伽、电影天堂等闻名业界的微信公号,到今天都已经发展成文化IP,很多大号甚至成立了独立的公司,开启了更专业化的运营。
回到我身上,现在我作为一个第三方的观察者和自媒体,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运营微信公众号,从选题设定到内容撰写再到推广运营,一个人有条不紊、全部包办。
过去多年,国内兴起了一大批的内容创作平台,但截至目前能够持续给我这样的内容工作者提供价值的平台,只有微信公众平台一家。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兼内容创业者,微信公众平台对原创的保护、合理的互动推送机制、多元的盈利模式都是吸引我持续创作的原因所在,我的读者也这么认为。
2、预测微信再造一个腾讯
7年前,我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相关工作,其中“年度风云人物”单项奖投票数就有20多万,腾讯副总裁张小龙以15789的票数位居榜首。同时此次参与提名的还有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军、乐视CEO贾跃亭、58同城CEO姚劲波。
当时微信虽然势头一时无两,但依然属于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产品,无法和淘宝、百度、QQ等相提并论。我提出一个预测,微信将改变一切,并且将再造一个腾讯。
2014年,在腾讯成立微信事业群后,我把这个论点在《微信事业群成立 张小龙能否再造一个腾讯?》一文中提了出来。我在文章提出“微信再造下一个腾讯”,原因有三点:第一,微信的用户量已经和QQ一个级别,并且海外增长迅速;第二,微信的可扩展性要强于任何一款已有的沟通工具;第三,微信的商业价值更直接明显。
现在看来,微信已经再造了N个腾讯! 2011年微信发布的时候,腾讯的市值约为400亿美元,而今天腾讯的市值高达7000亿美元左右,这7000亿美元的市值中,微信占比多少,很难计算,但至少是400亿美元的几何倍量级。
3、建言企业微信功能设定
2014年,微信推出企业号,后和企业微信合并。
企业微信还没有推出的时候,我就给微信做过几点功能建议,有以下4点。
一、实时通讯,内外便捷沟通。
二、云端漫游和存储,完善绩效考勤管理。
三、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允许企业接入第三方的应用。
四、网络营销和用户分析,观察、分析、精确地智能锁定消费者,以便后续展开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现在看来,企业微信把这些建议都变成了现实,并且今天的企业微信也早已经不局限于企业办公服务场景,已经赋能到企业、机构运营和内外协作的方方面面。不差钱的腾讯为什么要做企业级市场?纵观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大局趋势,我们可以得出IT巨头发展的一个共同的规律:先从消费级市场起家,等市场饱和之后,最终转型企业级市场,如果不转型,要么被收购,要么被市场淘汰!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美国的戴尔公司、IBM公司,以及中国的联想公司,在互联网领域谷歌、亚马逊也纷纷开始转型企业级市场,中国的BAT们未来必须要放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荣光,拥抱更深层次的企业级服务市场。
4、为个人自媒体背书
微信的产品形态和功能服务很多,以至于有人单独提出了“微信生态”这个概念。
微信做的所有的工作中,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个,一个是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另外一个是为个人自媒体背书。
众所周知,微信公众号的口号是 “再小的个体,也要有自己的品牌!”这个口号微信可不是说说而已,去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大规模地邀请开通个人认证,在完成认证后,在头像的右下方会加一个黄色的V标识。在当前这样一个环境下,腾讯微信官方给个人自媒体认证,无疑表达了腾讯方面对个人自媒体的支持。
背靠腾讯的微信公众号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支持各类自媒体尤其是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过去多年推出的原创保护、赞赏、付费、商品推广、小程序管理等等服务,对自媒体的发展颇有助益。
在“微信公号个人认证”服务推出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自媒体都收到了邀请。这项认证看起来只是很小的服务,但却大大降低了个人自媒体认证的门槛,大大增加了生产优质内容自媒体的行业认可度。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微信微信公众平台邀请自媒体开通个人认证的行业意义,因为它代表着业界对自媒体的认知评判临界点到来之际的一种态度和立场,释放了极为积极的信号。
5、“洗稿投诉合议小组” 成员
微信公众平台有个“洗稿投诉合议小组”,这些成员大多是微信外部的独立第三方人士,我是成员之一。
我从业十几年来,做过自媒体,也做过内容管理工作,一直和“洗稿”、“反洗稿”打交道,我深知洗稿层出不穷且难以通过司法和技术手段明确认定。因此,在收到微信官方邀请时,感受到了莫大的责任和压力。
微信这个“洗稿投诉合议小组”不单是一个顾问形式的小组,因为它不仅仅起到“判”的作用,还将依据“判”的结果,来“定”,进行贯彻执行。经合议,若存在洗稿,洗稿内容将会被替换为原创作者的内容展示,合议结果也向用户公开展示。
因此,这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考验职业综合素养的工作。对于我来说,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半点马虎不得。
后来,我陆陆续续地收到一些需要合议的疑似洗稿内容,按照我的理解和分析作了判断。不过有好几次我的判断和大多数成员出现了分歧,这让我对“原创只保护表达的内容,不保护观点和结构”有了新的思考。
写在最后:在微信十周年之际,有朋友和我讨论了一个话题“微信为什么成功?”这个问题太大了,这让我想起张小龙的那句揶揄“每天有1亿人教我怎么做微信。”
微信成功的要素当然是多元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了它前辈米聊经常说的那句话: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传统商业的思路是“夯实一层土再撒一层”,这种稳妥的思路可以把企业带的更健康稳定,更能做成一家百年企业。 不过微信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面对机会有30%的机会就做了,如果等到100%成熟了再做那就太迟了,市场就可能被其他企业抢跑。微信抱着“30%机会就去做”的思路,不断的迭代组织和产品,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虽然也有很多产品中途失败,但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