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身上的标签会让人想到几个字“专注,专业,专一......”这和一个人的职业领域有关,也是人们常说的核心竞争力。不知道有没人和我一样,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知道该往哪儿使劲,兴趣爱好很广泛,至今还没法立刻拿定主意专注某个方面。
直到最近看师北宸的作品,也倾听了刘慈欣的经历,我仿佛越来越清晰未来的方向。师北宸专注科技类文章从而在全球顶尖科技频道开专栏,做主编,后来还创办写作类教育品牌,一系列都是相关的衍生,而不是孤立的打散的。而我专注哪里?到底是心理学?健康养生?还是财经理财类?哎,我都喜欢,但我也清楚,始终只能先以一个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因为我需要一份工作,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撑我的创作,如果这个研究方向与主业有些关联,或者互为补充,又或者让主业变得精湛,那就是一举两得,而且容易产出垂直内容,体现专业性。
但主业到底做什么?我是一个英语专业,同时有限的学历和证书情况下,目前外贸,英语阅读导师这块是首选。有时候看似机会很多,选择太多,反而会停滞不前,这我也知道。能不能在回归职场后,每天用全英中字记录工作进度与反思。每周或者定期复盘副业的进展,想想也是很好的。
思维不必固化,不一定非要主业和副业一样。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他的主业是计算机工程,把自己的主业轻车熟路后,当业余时间别人在摸鱼打游戏,他研究科幻并写小说。后来主业稳定,虽然收入不高,但业余时间多,而坚持多年的副业,从多变到后来逐渐定型,也花了许多年,终于写小说也让他成为富豪榜上榜作家。
也许一个人要精准自己的标签,还真需要不断实践尝试,最终才能发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无论如何首先还是得先行动,光想也无法解决问题,一点点进步把握风向吧。那我接下来利用2022剩下的几个月时间,把主业搞好,业余时间不要浪费,不要刷手机,不要闲聊,好好研究副业。
想想刘慈欣老师,不仅是工程师,他在一次演讲中秀出的英语还很棒,太令我佩服了,而且还是一位科幻作家,可以想象,他一定和师北宸老师一样,翻译并研究许多国外经典,也从中获得灵感。
英语就是一门工具,用得多,自然也会得心应手。而我除了一门英语,尽管口语稍微好一点点,没有其他技能和开源的门路傍身,谈不上有竞争优势了。认清现实,就要调整姿态,把语言这门工具利用好,我也必须啃经典作品,去撬开更大的价值。
年轻的你,不妨也想想,你的职业标签是什么?未来5到10年,你想掌握哪项核心竞争力?是在项目?产品?还是技术上的突破?总之,先有一个稳定经济来源养活自己,其他才有资格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