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不得志,仕途无望,只能寄情山水,饮酒赋诗,传说是他和杨贵妃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惹恼了唐玄宗李隆基所致。是不是这样呢?咱们今天聊聊。
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李白经朋友推荐,唐玄宗李隆基让李白做了待诏翰林,虽然这只是一个候补官职,却让李白有了接近唐玄宗的机会。李白凭待诏翰林的身份曾多次跟随唐玄宗,杨贵妃出游。从天宝元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泡温泉开始,唐玄宗每次携杨贵妃游玩,都会让李白跟随左右,以吟诗佐兴。路途中写了许多诗歌令唐玄宗、杨贵妃游兴盎然。比如《侍从游宿温泉宫作》《宫中行乐词》《清平调词三首》《白莲花开序》《春日行》《阳春歌》等诗篇。李白的才华让唐玄宗刮目相看,优待异常。
李白进宫,给奢侈而沉闷的宫廷生活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出现了后世记载的“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典故。但李白这份官职仅持续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赶出了长安。在李白跟随唐玄宗、杨贵妃到处游玩的一年多里,才子李白与美人杨贵妃必定熟悉,李白也曾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貌。虽然李白与杨贵妃在当时并未传出什么绯闻,但是后人往往都喜欢把才子和佳人放在一起,人们也愿意相信李白与杨贵妃之间还是有点情愫的,只是这些都没有事实根据而已。李白与杨贵妃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惺惺相惜之情应该还是有的。李白曾有一年多的时间接近唐玄宗,有机会让自己仕途通达,但是事情往往无法预料。
天宝三年,即744年,也就是李白入京一年之后,他就被朝廷放逐,离开了长安。对于正受宠的李白被放逐的原因,后世也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与杨贵妃有很大的关系。《新唐书、隐逸》记载,李白被逐出长安是由于杨贵妃和高力士在皇帝面前诋毁李白。但是这种说法很快遭到了反驳。第一,《新唐书》记载,高力士曾挑出李白诗中以赵飞燕影射杨贵妮的句子挑拨两人的关系,认为李白是在影射和揭发杨贵妃跟安禄山的淫乱秘密。这种说法让人难以相信,李白还不至于大胆到如此直接、露骨地影射这种敏感事件。
第二,杨贵妃虽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唐玄宗还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杨贵妃不可能干政。所以杨贵妃诋毁李白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况且李白与杨贵妃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利害关系,彼此之间才子佳人惺惺相惜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第三,就高力士而言,唐玄宗也不允许宦官干政,高力士当然十分清楚。当时李白正受宠爱,如果说是因为一次李白酒醉后在玄宗等人面前写诗,让他脱靴,使得他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坏话,对于高力士这样一个宦臣来说,难道他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既然李白被放逐与杨贵妃和高力士无关,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载,“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意思就是唐玄宗虽然非常喜欢李白的才华,但是李白特别爱喝酒,还容很易喝醉,唐玄宗害怕他酒后吐真言,泄露宫庭秘闻。所以唐玄宗打消了任命李白为中书舍人的念头,把他打发回家了事。所以,男人喝酒自古以来,都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一定要小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