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在2014年的时候,电子签名领域的创业者多达几十家,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拿到天使轮和A轮融资,但在2017年和2018年逐渐出现分水岭,仅剩上上签等寥寥数家成为资本的宠儿。当上上签2018年唯一拿到C轮融资之时,甚至有媒体判断,电子签名大局已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2、
巨头染指电子签名
3、8月底,国内电子签名领跑者上上签完成3、58亿元的C轮融资,距离3月完成1亿元B轮融资仅过去5个月时间,当年融资总额超过其他所有电子签名玩家总和;
4、
美国电子签名市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DocuSign、AdobeSign和HelloSign,当DocuSign确立优势之后,就开始一骑绝尘,最后奠定了一家独大的地位;第二名AdobeSign虽然背靠软件巨头Adobe,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第三名HelloSign无奈在今年年初以2、3亿美元估值卖身Dropbox。
5、3月初,另一家电子签名公司法大大宣布完成C轮融资,腾讯首次出现在电子签约领域的投资名单中;
6、
有别于企业级市场寡头并立的格局,电子签名市场的马太效应和赢者通吃已经在美国市场验证:当第一名确立优势之后,其他竞争对手几乎没有可能完成弯道超越。
7、
随后电子签名在互联网金融中大规模应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当年公布的132家P2P网贷平台中,已经有70家引入了电子签章或合同存证服务,并逐渐从互金向传统金融和金融相关领域扩张。
8、
独立还是投靠?
9、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巨头们的策略一开始就是商业需求驱动的,投资、收购或者直接复制市场上的成功案例,尽可能避免漫无目的的布局和不必要的失败。
10、
即便从电子签名本身来看,利好越来越多,正变成诱人的 钱海。
11、
DocuSign的市场表现足以吸引大多数投资者的目光,国内的创业者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何况To B早已成为BAT们的新目标,电子签名又是血统纯正的SaaS战场。
13、
留给创业者的选择并不宽裕,背靠大树或者独立做大。电子签名也是如此,有人接受巨头投资,也有人谋求独立发展。
14、
一般来说,电子签名的主要收入包括合同签署费用、认证服务费、API接入费用等等,普遍采用签约份数和次数进行收费。即使按照最低的收费标准2元/份,考虑到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动辄千亿的订单量,电子签名的潜在市场规模也高达数千亿。
15、
到了2021年,当腾讯、阿里相继出现在电子签名的投资名单里,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入场,市场似乎要再起波澜。
16、
比如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活跃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投资机构,尤爱B轮以后的中期项目。如此一来,巨头投资电子签名赛道并不值得意外。
17、
按道理说,创业本就是一场淘汰率极高的危险游戏,一个接一个暗礁,稍有不慎都可能Game Over,搭上巨头的大船等同于多了一份保险。但在电子签名市场,却不急于下结论。
18、
或许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对电子签名的认知还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在资本和互联网巨头的眼中,恐怕已经是一个井喷的市场。
19、
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们显然不愿意错过这样的种子市场,而在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下,巨头们的战略和投资都在转向,既然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对各个垂直赛道的深耕,投资或并购便无可厚非。
20、8月份,银监会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
21、
阿里和腾讯同时看向这一市场,并不值得意外。
22、
经过数年的文火慢炖,电子签名的市场知名度在这两年暴增。
23、
几乎在同一时间,第三家电子签名公司也传出了即将C轮融资的消息,阿里钉钉有望成为领投方。
24、4月份,美国电子签名服务商DocuSign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值一度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25、
原因在于,电子签约是一种双向或多向行为,假如上下游合作伙伴都在使用A平台,客户就不可能成为B平台的用户。DocuSign的上位正是抓住了T-Mobile、Salesforce、Morgan Stanley(摩根史丹利)以及Bank of America(美国银行)等头部客户,然后凭借出色的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迅速跑马圈地。
共2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