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释义:如果发现了一个非常需要的人才,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要举荐;如果不是适用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近之人也不要任用。——(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2、⊙大丈夫,千山万水往长远处看。——(清)华广生《白雪遗音·火炉子热了》
3、⊙天要落雨,娘要嫁人。——(清)王有光《吴下谚联》
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一(元)白朴《喜春来·题情》
5、⊙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老子:《老子·五十四章》
6、⊙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8、⊙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释义:见到合意的东西,就要知道满足而警诫自己。一(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一(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
10、⊙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白居易:《白居易集·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11、⊙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若夫结构之密,偶对之切;依于理道合乎法度;首尾相应,虚实相生:种种禅病皆所以语文,而皆不可以语于天下之至文也。◆李贽:《焚书·杂说》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3、⊙故以众小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庄周:《庄子·秋水》
14、⊙建常立首,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长久。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常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故其言也不废,其事也不堕。◆管仲:《管子·白心》
1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16、⊙嗣同纵人也,志在超出此地球,视地球如掌上,果视此躯曾虮虱千万分之一不若。一死生,齐修短,嗤伦常,笑圣哲,方欲弃此躯而游于鸿蒙之外,复何不敢勇不敢说之有……视荣华如幻梦,视死辱为常事……惟必须节俭,免得人说嫌话,至要至要!◆谭嗣同:引自《湖南历史资料》
17、⊙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一《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
1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明)吴承恩《西游记》
19、⊙盖闻目之所见有界,耳之所闻有量,界有远近,量有大小,本乎天,因乎习,成乎学。语侥焦以龙伯之人,则口眩而合。临裸国以裳冕之文,则足跂而骇走。泻钜海之水,则诏沚不能泛其波;抟垂云之翼,则观望不能辨其物。度外之议,非常之论,龌龊者不能容,因而笑之。◆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与潘宫保伯寅书》
20、励志古语名言经典语录【一】
21、⊙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元)高明《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
22、⊙少年辛苦头仍黑,老大优游已白头。识得随缘薪尽理,始知霜鬓不因愁。◆严复:《严复集·和荆公怀旧》
2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老子·四十四章》
24、⊙俺也曾,洒了几点国民泪;俺也曾,受了几日文明气;俺也曾,拔了一段杀人机,代同胞愿把头颅碎。俺本是如来座下现身说法的金光游戏,为什么有这儿女妻奴迷?俺真三昧,到于今始悟通天地。走遍天涯,哭遍天涯,愿寻着一个同声气。拿鼓板儿,弦索儿,在亚洲大陆清凉山下,唱几曲文明戏。◆陈天华:《猛回头·序》
2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释义:历史上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还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宋)苏轼《晁错论》
2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唐)高适《别董大》
27、⊙文以行立,行以文传。释义:文章靠作者的品行才能立足,而作者的品行也是靠文章来传播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28、激励青年人的励志说说
29、⊙无人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庄周:《庄子·达生》
30、⊙伟大的天才人物与一般庸俗的人相比较,大约是一面其气质偏度显得强大,而另一面其气质又清明过人,两面好像趋于相反之两极。前云人性清明是对动物而说的,动物太受蔽于其身体本能,其透露出的宇宙生命本原殊有限。伟大天才之所以清明过人,正因他比通常人更障蔽少而透露大也。但他气质仍然有其所偏者也,其偏度随着其高度的透露遂显得强大。一般人受蔽的程度相差不多,其偏向往往一般化,亦就不强了。◆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
31、⊙子夏日:“日知其所之,日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有其中矣。”◆孔子:《论语·子张第十九》
32、⊙古者学必有师,师必有专家,经术则郑玄、卢植师马季长;诗赋则宋玉、唐勒、景差师屈原;理学则恒谭、侯苞师扬子云,董尝、程元师王仲淹。韩退之以文章士抗颜为天下师,李翱、张籍辈才过人、皆从之游,退之犹作师论,议当世学士,谓巫医之不若,岂非习其事为其学者,其授受渊源,有不可诬者欤?◆归庄:《归庄集·与某侍郎》
33、⊙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赢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元稹:《元稹集》
34、⊙凡有血气,皆有争心。释义:大凡有血气的人都有竞争进取之心。——《左传·昭公十年》
35、⊙烈士让干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入号饔飧,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洪应明:《菜根谭》
36、⊙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于下由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于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故用乎上则诛,行于下则弑。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晏婴:《晏子春秋集释·内篇问下第四》
37、⊙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释义:幼小的儿童没有不知道爱他的双亲的;等到长大之后,没有不知道尊敬他的兄长的。一《孟子·尽心上》
38、⊙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释义:圣人治理国家,观察民俗、制定法令,则达到大治;考察国情、从事农战则符合时宜。一(战国·秦)商鞅《商君书·算地》
39、⊙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闵公元年》
40、⊙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