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8、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0、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11、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0、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4、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2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7、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28、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2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0、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31、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2、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3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5、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8、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39、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4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