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
老子语录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