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决定一个木桶盛水多少的是短板,决定人成就的却是一个人的长板。所以与其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聪明的人,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避免短处,来获得成功。
在职场清楚地知道并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短处,工作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切忌不要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死磕,那样会浪费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北方军的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让大家共享。”
林肯总统并不是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知道在北军诸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是一个有效的任命,因为林肯以“取得战役胜利的能力”为标准来选择将军,而不求其没有缺点,是个完人。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把什么做好?”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古来许多军事名将,几乎没人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傲的人物(但是反之却不尽然,自高自傲者未必能成为名将)。
同样地,一个政治家如果不胸怀壮志,不立志成为总统或首相,那他就很难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才,人要向上,必须有大志,自视甚高,以天下为己任。
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认识自己,才能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然后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凡是功成名就的人,一定是做事做出来的。
在管理中,要建立威信,就要明白“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在用人成事,要懂得“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在危机前,学会“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掌握主动权。
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打开格局和视野,治国治企治家同理,“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
要去把握历史规律,因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他分析历史,入木三分。
刘邦之所以胜利:刘邦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能听取意见,不固执武断;知人善任,采人所长。
用人之道举用贤才的方法,从古至今诸多英雄选用贤人的方法,如何选择能人,如何运用能人的方法与心得。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曹操的用人政策: 名至实归 更重实际;德才兼备唯才是举重用清官 不避小贪; 招降纳叛 尽释前嫌,抓大放小 不拘小节。
刘邦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其精妙之处,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刘邦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不计前嫌,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论功行赏。
太宗认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人才,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样,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各取所长,对人推心置腹,以诚相待,重视人才。
君德贵明不贵察,明生于诚,其效至于不忍欺,察生于疑,其弊至于无所容,盖其相去远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