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药用价值
陈皮,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为橘柚,为芸香科植物多种橘类的果皮,因以入药以陈久者为佳,故称为陈皮。
中医学认为,陈皮性味辛、苦,温,具有行气燥湿、止咳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等。《本草纲目》载:“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这是对陈皮功用、药理的高度概括。
陈皮化痰,主要是化脾、肺里的痰。因为脾是生痰之源,肺是贮痰之器,陈皮味苦燥湿,归于脾经,能燥湿健脾,绝痰之源;归于肺经,性温散寒,能温肺化痰止咳。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
陶弘景曰:“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即后世所谓“六陈”。可见,陈皮用陈在南北朝时期便由陶弘景首次提出,以后历代医家和本草皆沿袭此说。其贮藏年限从1年、2年、3年至10余年不等,道地药材“新会陈皮”贮藏长达数十年,且贮藏越久价格越高,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之说。
关于陈皮用陈与用新的区别,《本草备要》曰:“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用名二陈汤。”陈皮陈用的目的是既能理气调中,又不因燥性烈而伤阴。其功效侧重于理气调中,用于脾胃气滞诸证达到行气而不伤津耗气的目的。而新产橘皮因其性燥更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痰湿壅肺之咳嗽痰多。正是因为二者功用的差异才使得陈皮作为一个药用品种出现。
两大中医药典故
橘树可以说全身包括枝叶都是药,能治疗肺、胃、肝等部位的疾病。
我国中医药史上有两大著名典故,一为西汉“橘井泉香”,另为三国“杏林春暖”。其中的“橘井泉香”就说的是橘叶治病的故事。
橘井泉香
典出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相传西汉文帝时,有一个湖南郴州的道士名叫苏耽,在得道成仙之际,对他的母亲说:“明年天下会发生一场大的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能够治疗。如果有患病的人,给他一升井水,一片橘叶,煎汤饮服,立可痊愈”。后来果如所料,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者,也即刻痊愈。等瘟疫过后,人们就看到有一条龙从井里飞腾而起,直冲云霄,于是人们就认定蟠龙乃苏耽所化,以救万民。此后人们便以“橘井泉香”来歌颂医家救人的功绩。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橘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
杏林春暖
史称“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之一的三国时期吴国名医董奉,隐居庐山期间,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规定每看好一个小病,病人要给他栽活一棵杏树;看好一个大病,给他栽活五棵杏树。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杏林。待杏林结果时,他又以果换粮,赈济穷人,于是被后人誉为“杏林春暖”。
陈皮(植物药)
01【药用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等地。秋末冬初时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切丝,生用。
02【方剂应用】
参桂鹿茸丸、香砂养胃丸等。
03【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肺经。
04【功 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05【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降,温和不峻,善疏理气机,其芳香入脾、肺,故既理气健脾,调中快膈,又燥湿化痰,宣降肺气,为治脾胃气滞、痰湿壅肺之要药。
06【主要应用】
1. 用于脾胃气滞证。见脘腹胀满,痞闷疼痛,恶心呕吐,泄泻,或大便时干时稀,脉弦等。尤适用于寒湿中阻之气滞证,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
2. 用于痰湿、寒湿壅肺引起的咳嗽,气喘。为治痰之要药。治痰湿咳嗽,常与半夏、茯苓等同用;治寒痰咳嗽,常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
3. 用于呕吐,呃逆。本品善疏理气机,有一定的和胃止呕作用。
4. 用于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常与枳实、生姜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