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会忘记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是他怎样坐在窗内,
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
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
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
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
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诗人小传】
泰戈尔(1861—1941),印度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聪明过人,14岁即发表诗歌。1878年去英国留学。两年后回到家乡,创作大量浪漫主义爱国诗歌。1901年创办学校,后成为印度最著名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积极参加印度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同时坚持诗歌写作。1912—1913年,出版英文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受到世界的关注,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被英国王室授予爵位。1919年,诗人抗议英国屠杀平民,公开声明放弃爵位。之后岁月,诗人在创作诗歌的同时,也漫游世界各地讲学,1924年曾来到中国。1941年,泰戈尔安详离世。他一生著作甚丰,有50余部诗集、30余部散文集、12部长篇小说和上百篇短篇小说、30多部剧本传世。
品茗赏诗
榕树和孩子,是诗歌中的两个主体意象。诗人采用向榕树问话的方式来开篇,表述了孩子对于榕树的亲近和遐想,榕树成为母亲的象征。
诗中接下来描绘了三幅生活画面——妇人们汲水,日光在水面上“跳舞”,两只鸭子在芦苇间游荡,而孩子坐在那里思考,这为下面的叙说做了铺垫。
诗歌通过这样天真的思想来表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歌颂浓郁的亲子之爱。孩子在想着,做风,做椿树的影子,做一只鸟儿,做那两只鸭,即可与椿树形影不离。